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讲座回顾|横向研究中教师感知的协商空间

发布日期: 2025-10-11   浏览次数 10

2025年10月10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主办的学术讲座“横向研究中教师感知的协商空间”在普陀校区文科大楼1513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黎万红教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岚博士主讲。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沈伟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现场学习交流氛围浓厚。

讲座伊始,主持人沈伟教授对黎万红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比较所与香港中文大学长期以来在师学传承、学术研究合作等方面的深厚渊源。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教授代表比较所对黎万红教授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为其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讲座内容



讲座中,黎万红教授与石岚博士围绕“横向研究中教师感知的协商空间”这一主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以及很多有趣的案例。


首先,石岚博士介绍了本研究的核心研究问题,即“在校企合作的横向项目中,不同大学的教师如何发挥个人能动性,去寻找一个协商空间来协调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企业的实践要求?”具体分三个子问题,“学者们如何看待研究选题的协商空间?”“学者们如何看待研究议程和过程的协商空间?”“学者们如何看待研究成果的协商空间?”之后,石岚博士又阐释了研究所选择的学术资本主义的理论视角,以及协商空间的概念,据此选取我国两所不同层次的高校作为案例,以来自教育学、商学、信息技术学、计算机这4个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质化研究,通过访谈,从研究选题、过程与成果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教师在横向项目中的协商策略与空间限制。石岚博士介绍了部分的研究发现。

后,黎万红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进一步展开分享研究发现,并补充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前沿案例。她指出,在研究议程和过程方面,学者的协商空间十分有限,但是也能看到学者们很努力去寻找这些空间。


接着,石岚博士分享了讨论与结论、理论贡献与我国情境特殊性、探讨实践启示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发现展开阐释:企业在横向项目中往往对研究选题、进程和产出形式表现出强烈且持续的控制;学者在研究过程和成果中融入学术考量极为困难,常需在方法、结论上妥协,并花费大量时间说服资助者降低期望;协商空间大小受个人能动性、学科特性、大学声誉和对研究生(劳动力)的使用等因素影响。

在互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教师与企业,即供给和需求双方如何建立联系”“不同类型资助方对协商空间的影响”“如何保护学者空间、权益”“产学研合作中政策落地与制度支持”等议题展开讨论。黎万红教授和石岚博士一一回应,指出目前教师多依靠私人关系获取横向项目,高校在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完善知识转化机制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也有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在政策研究项目中遇到的协商困境与反思。

讲座尾声,主持人沈伟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研讨不仅揭示了产学研合作中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也启发了对高等教育生态、学术资本主义与知识转化机制的深层思考。至此,本场讲座在浓厚的学术交流中圆满结束。


图/文:曹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