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讲座回顾|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邀请Christoph Wulf教授开展讲座

发布日期: 2024-09-26   浏览次数 10

2024年9月19日,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邀请到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柏林自由大学人类学与教育学教授、历史人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成员、德国教育科学协会教育人类学委员会主席Christoph Wulf教授,于文科大楼1507开展了题为Challenges of the Anthropocene: Perspectives for a Pluriversal Planetary Education的学术主题报告。本次讲座由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陈红燕副教授主持。


Wulf教授首先指出与传统人文主义不同,在人类世背景下,人类处于核心地位,这强调了人类对世界的责任。他提到,人类活动如科技发展、人工智能等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人类为应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其中与教育密切相关的SDG4尤为重要,其倡导包容性和平等教育,涵盖学校教育与终身学习,成为当今人类世教育的核心议题。

Wulf教授以德国为例,介绍了今天的德国学校提倡的审美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强调音乐、戏剧表演艺术和绘画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Wulf教授指出,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人们致力于让更多年轻人积极关注地球问题,从而推动教育创新。首先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孩子在团队中激发创造力;其次是范式教学,重点不在于教授大量知识,而是通过核心主题学习,帮助学生挖掘潜力。第三是范畴教学,处理知识和学习形式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会通过不同方法掌握学习的技能。最后,通过不断激励,引发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并激励他们解决问题。例如,德国老师会设置图书角,引导学生通过书籍寻找答案,让无知引发“探索”的动力。

讲述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创新实践后,Wulf教授回到了审美教育的主题。他强调,艺术、文学、音乐和表演教育是极其重要的领域。尽管有些人主张减少审美教育,转而更多地关注促进经济发展的教学内容,但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在未知的基础上,年轻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慧、精神和主动性。在文化教育中,教育者不仅应教授在人才选拔考试中反复出现的知识,更应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摒弃只关注功能主义的教育取向所带来的误区。在文化教育中,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性、审美性,以及人类情感的形成,如何看待他者,都是文化教育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在探讨审美教育后,Wulf教授提出了从人类学视角研究游戏的重要性。他引用了一位德国著名诗人的话:“人是完整的,当他或她在玩的时候,没有任何功利意图,不是为了钱或好处,而是单纯享受游戏的过程。”这一观点强调了游戏作为人类最有价值活动之一的意义。接着,Wulf教授分享了法国著名哲学家提出的游戏分类,将游戏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对抗性游戏,但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女性参与其中,核心在于争取胜利。第二类是运气主导的博彩游戏。Wulf教授以牌类游戏为例,指出:“玩牌时,必须接受偶然性,无法预测手中的牌是好是坏,游戏的进程不由你控制,而是受尚未确定的条件和机遇影响。”第三类是沉浸式游戏,参与者完全投入其中,进入全新的状态。最后一类是伪装性游戏,强调模仿,学习如何将自己转化为他人,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这四类游戏的共同点是它们基于行动和身体的表演性活动,而非依赖传统的语言文本学习模式。

Wulf教授认为,深入研究游戏需关注十个关键因素:游戏的时间、情境、规则、想象力的参与、真假参半的状态、情感的流动性、强模仿性、实践性知识、团结协作精神和不确定性。他强调,游戏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与教育工具。我们应无功利地享受游戏,体会其带来的自由感,并认识到游戏在规则制定与发展中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其在教育中的价值。


报告尾声,彭正梅教授与Wulf教授就游戏与德国审美教育的共同点进行了探讨。彭正梅教授指出,二者在形式上都赋予学习者高度的自由与自主权。Wulf教授认为,审美教育的基础是人类行为的戏剧性,参与者的投入创造了艺术的意义。他强调,审美教育需细致专注,参与者通过观察、想象和再创造,既欣赏艺术也在创造艺术。至此,报告圆满结束,Wulf教授的跨领域学术视角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拓宽了未来教育研究的视野。

文|温英贝 孙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