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讲座回顾|提升高阶语言素养:澳大利亚和香港教师对经济劣势学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 2023-11-13   浏览次数 50




2023年11月1日上午9:00,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系主任张志强教授应邀开展了题为“提升高阶语言素养:澳大利亚和香港教师对经济劣势学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 (Promoting Higher Order Literacy Skills: A Study of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f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n Australia and Hong Kong) ”的讲座。本次讲座主持人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谢晨副教授。

(讲座开始)



1



系列研究成果介绍

张志强教授首先对他在过去四年里带领其团队进行的系列研究进行介绍,其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应该如何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尤为关注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较薄弱地区的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Upper Primary School)。并希望通过三个研究识别成功学校,研究其如何推广高阶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写作方面。


张志强教授及其团队的第一个研究从宏观层面出发了解政策对高阶思维的指引情况,第三个研究将从微观视角观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此次张志强教授主要分享了第二个研究,即在香港和昆士兰地区的不同学校中教师对于教授写作技巧的感受,并重点关注薄弱学校教师的感受。



2



研究背景


张志强教授提出,高阶思维可以在多个科目中培养,并且谈到写作以及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写作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都很重要,教导学生写作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五至十年中,澳大利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写作表现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这对学生升学、就业及终身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现有研究对于主要为经济贫困家庭学生服务的学校如何进行写作教学的了解十分有限。此外,对这类学生在写作教学中投入的时间、在学校和家里的写作频率以及教师教授的写作技巧知之甚少。基于此,张志强教授提出了研究目标以及具体的研究问题。




研究目标

1. 研究两个发达经济体的小学高年级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HOLS (Higher Order Literacy Skills) 方面得到支持或得不到支持的原因和情况。

2. 确定并了解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促进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在小学高年级学习HOLS的成功学校和课堂实践。

研究问题

1. 低社会经济地位学校的教师多长时间教一次写作?

2. 低社会经济地位学校学生的教师如何看待他们在写作教学方面的培训和准备?

3. 教师对来自经济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个人特质、对这些学生的写作教学以及他们对这些学生的写作教学的自我效能有什么看法?

4. 向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校的学生传授基本和高级写作技巧的频率如何?

5. 教师的信念是否预示着如何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学校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


3


理论框架

张志强教授指出,此研究基于Graham于2018年提出的Writer(s)-Within-Community这一理论模型。该模型提出,写作同时受到写作社区的特征、能力和可变性以及写作者的认知特征、能力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和约束。鉴于教师在课堂写作群体中的指挥作用,该模型特别强调了教师在写作方面的能力信念和教学实践。该模型还关注到,在与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校的学生合作时,教师有一套不同的信念和写作教学实践。因此,本研究增加了教师对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学生认知属性的信念测量,包括动机和信心等对成功写作至关重要的特质。



4


研究结果和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认为他们没有接受过足够教授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写作的培训。在香港和澳大利亚,7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职前教师培训中准备不足,尤其体现在写作教学的职前培训方面。而在在职培训方面,近90%的教师认为他们在向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教授写作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在职支持。


此外,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做得不够。在时间方面,80%的教师每两周进行一次写作教学,每次写作教学的时间也仅为一到两小时或更短。这种写作教学模式与Graham和Pervin在2007年提出的每天写作一小时的建议严重不符,如果这种模式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导致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写作成绩不佳。在内容方面,与高级写作技能相比,教师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基础写作技能。大多数教师每月或每周教授一次基本写作技巧,如拼写、语法知识、标点符号等,而高级写作技巧则每两个月或一年才教授几次。



5


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

张志强教授指出,研究部分受限于教师的自我报告(self-report),未来的研究可以走进学校和课堂,关注教师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设计的写作活动类型、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是否做出形式上的调整以及是否使用循证研究等。


最后,张志强教授以一个短片启发与会者思考学习多样性(Learner Diversity)。他认为,学校在遵循政策和改革的同时需要将校本和政策相结合;教师也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了解学生需求的多样性。



END



在交流提问环节,张志强教授与参会的老师同学们就汇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学们针对学习多样性和融合教育等问题向张志强教授提问,我所陈红燕副教授则针对理论模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考虑第一语言(L1)和第二语言(L2)在研究中的差异等提出疑问,张志强教授耐心地回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至此,本次学术报告圆满结束。



图文/马怡婕

审稿/朱悦

排版:何思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