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17年首次研究生大会在文科大楼1513室顺利召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彭正梅、邓志伟、郑太年、陈恒芬、蒋瑾与陈媛等教师代表及全体研究生参与了此次大会,本次会议由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辅导员蒋瑾老师主持。会议在总结上学期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学术发展与职业规划”这一主题对新学期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展望。
会议开始之初,邓志伟老师首先肯定了比较所成立研究生党支部的积极意义,并期望以研究生党支部为平台办好研究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做好我所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支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他建议将支部工作与互联网平台结合在一起,顺应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在学术发展方面,邓老师强调了开展读书会活动对于学生学术发展的重要性,并期望同学们将专业学习与支部活动相结合,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最后,邓老师强调了期刊论文的练习与写作对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与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同学们多发论文,发好论文,磨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日后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打下扎实的基础。

“聚焦研究生培养目标,以学业为本,多读书、多写作,加强自身学术训练”——邓志伟
郑太年老师建议一年级学生在新学期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积极培养个人的研究兴趣,及时投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去,同时期望正在为毕业论文做准备的二年级同学能够做好个人时间管理,在学习之余兼顾教育实践。郑老师也传达了教育学部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表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将尽力为所有学生提供学术发展的良好支持与保障。例如,从制度建设方面,本学期除研究生党支部所组织的日常学术活动以及读书会的活动之外,我所将面向全体学生推进论文进展报告和专题研讨报告制度。每位同学将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并定期用外语作简短的专题汇报。此外,我所将继续保持与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对话与交流,鉴于上学期以德国本纳教授的讲座为代表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引起的巨大反响,本学期我所将继续开展类型多样的学术讲座与报告,谋求学生学术视野的拓展与学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所将继续加强与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与交流,为全体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胜任自己的工作,会学习,会思考,谋求自身的不断发展,在华东师大度过愉快而又充实的时光”——郑太年
随后,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教授对我所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总体要求。他向全体学生传达了“谨慎的自由”这一思想,在肯定了我所“自由的学术氛围”的基础之上,强调了要使谨慎细致的态度成为这种学术氛围的一部分,进而使之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接着,他围绕“会翻译、会写作、会研究”这三个方面具体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学术期望。“会翻译”是对每一位比较教育学子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比较教育学子应具备的基本功。彭老师认为翻译外文资料的过程是提高理解力的过程,是练就平和心态的过程,也是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过程。而“会写作”、“会研究”不仅指向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发展,同时也指向日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最后,彭老师鼓励全体师生在新学期再接再厉,共同营造“自由而谨慎”的学术氛围,并做出体现比较教育专业风格的特色成果。

“要营造一种自由而谨慎的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文化氛围”——彭正梅
在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实习活动方面,陈恒芬老师和蒋瑾老师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案例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陈老师建议全体同学在个人能力与兴趣的基础上做好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并鼓励全体同学扩大眼界,发挥专业优势,自信面对求职与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随后,蒋老师对教育学部推动的“五个一百”系列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
最后,蒋瑾老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号召全体同学在新学期以学业为本,不断强化自身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撰稿人: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