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习科学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联手启动的“卓越科学类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第三期工作坊如期举行。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经通过工作坊研讨、理论学习、革新实践方案设计和实施等途径,为研修教师提供了基于KI模型(知识整合)和WISE(基于网络的探究科学环境)平台的专业发展空间,受到各界关注,闵行区来自三所中学的三位教师借助先进的WISE国际化科学教学平台,亲身实践了运用新的教学工具和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科学课。在研讨会的过程中,新与旧,理论与实践,效率与效果,激烈地碰撞出教育的火花。

本期工作坊首先邀请三位先导教师做经验分享报告。第一位是来自上海市莘光中学的陈晨老师。陈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对照班,数据化呈现了WISE平台教学下的学生学习成果与传统班的差异,并结合自己教学心得总结了WISE 课程优势和自己遇到的困惑。第二位教师是来自上海实验西校周永国老师。周永国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对WISE平台上的实验了调微整,并对两个班进行了前后测试。第三位教师是来自上海协和双语尚音钱宸,钱老师坦言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积极参与度高,主体性发挥明显,但同样也遇到一些技术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针对三位教师的分享及提出的问题与困惑,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中心的四位教育专家及时作出反馈意见,和一线教师共同探索解决方案。教育专家裴新宁、郑太年为大家解答了“为什么使用WISE 平台及如何使用”的理论建构,肖思汉、王美等几位博士借鉴国外WISE平台的经验分享,为大家明晰了WISE 平台背后的“知识整合”的教育理念。最后,闵行区教育学院黄超群老师总结了三期工作坊的成效,并部署了后期项目开展。

通过此次工作坊的召开,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深入对话,探讨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学习平台如何在我国教育环境中转化为革新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创新发展。新的事物还需要磨合,需要与本土文化结合,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后期还会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该项目,我们期待“卓越科学类教师教学培训项目”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最新教育理念的教师。

(编辑 汪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