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职务 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邮编:200062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 | |
主授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原理、教育名著选读、教育前沿问题讲座、国际教育展望
研究领域
教育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主要著作
论著:《知识演变与社会控制:中国教育知识史的比较社会学分析》(独立),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
副主编:《挑战与应战: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变革》(顾明远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年
《教育大辞典(修订版)·课程论》词条50个,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新学科辞海·教育学》词条,四川人民出版社与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5年
主编:《纵横申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编撰《中国教育大系·课程论》,包括“前言”、“摘要”等,载顾明远主编《中国教育大系》,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主要论文
“陶冶孩子艺术与美的性灵”,载《艺术课程的实现》,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5年
“教育社会学的微观分析及其新近发展”,《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3期
“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研究使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该文亦被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
“教师专业发展_召唤行动”,《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2期
“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从课程到学习”,《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5期
“教育社会学的宏观分析_”,《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7期
“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_”,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追星:一种榜样认同”,载《人民日报》2004年7月16日
“教学专业知识与教学创新”,载台湾《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3年春季刊
“中国意识中的科学与科学教育”,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4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学习型社会_理念与结构”,《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统考:历史的抉择,两难的命题”,载张德明主编《千僖之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教育与社会在转型期的关系形态”,载《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2辑(丁钢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
“迈向新千年的课程变革”,《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0期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创新”,载《文汇报》2002年9月16日
“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载《文汇报》2002年10月7日
“知识经济中的教育创新”,载金一鸣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期
“脑科学研究的教育意涵”,《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5期
“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9期
“从新人文精神看人文教育”,《教育参考》2001年第10期
“知识选择:中国教育知识历史的社会学分析”,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从脑科学研究看素质教育”,载《中国教育报》2000年2月12日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载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
“投资于未来”等词条,载袁运开主编《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教育创新的目标选择”,《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素质教育:概念与目标”,载陆炳炎、王建磐主编《素质教育:理想与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给知识经济泼点冷水”,《21世纪》1999年第2期
“脑科学离素质教育有多远”,《教育参考》1999年第6期
“比较教育视野中的‘一流教育’目标”,《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5期
“教育的中层理论”,《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
“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载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九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素质与教育传统的嬗变”,载钟启泉主编《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21世纪来临之际大学的职责和任务”(编译),《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2期
“文化霸权与课程_上_”,《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3期
“文化霸权与课程_下_”,《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期
“国际与比较教育本土化的尝试”,《教育参考》,1997年第1期
“迈向21世纪的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1期
“社区与家庭”,载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国家八五重点图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论教育学的终结”,《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
“存在与发展:新加坡的价值教育”(编译),《外国教育资料》,1994年第2期
“韩国道德及社会学科教科书的意识形态问题:内容分析”(编译),《外国教育资料》,1994年第4期
“英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之演变”(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回顾”,《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6期
科研项目
独立承担:
“教育社会学基本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1992-1993)
“国民素质与研究生教育”(国务院学位办公室,1996-1997)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98-1999)
“教学的哲学与社会学基础研究”(教育部社政司,2000-2003)
“新世纪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及其社会学分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课题)
“克拉玛依市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横向课题,2001-2004)
“英才学校管理模式”(横向课题,2000-2001)
“洞头一中课程与学科发展研究”(横向课题,2002-2004)
“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机制研究”(上海市教育基金“曙光学者”项目)
“国际教育社会学前沿探索”(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课程创新的社会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研究的课题:
“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1995)
“国民素质、中小学课程理论和设计的综合研究”( 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1994)
“当代课程与教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社政司重大课题)
科研成果所获奖励
199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华电杯”十佳青年教师提名奖
2000年获第四届“普陀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3年获上海市曙光计划和“曙光学者”称号
2005年专著《知识演化与社会控制》获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理论创新类)
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出国(境)访学经历
2002年3月至5月 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3月至5月 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做访问学者
社会团体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
国际权威学术组织AERA(全美教育研究会)国际会员